第三百六十三章 改革吏部,停捐纳! (第1/2页)
因廷议诸大臣,大多支持兵部尚书李承勋的提议,最终,这两百万石粮食的赔罪粮,也就被决定抵为兵部发去九边的军饷。
朱厚熜对此结果自然是满意的。
更让他满意的是,这说明廷议诸大臣已大多数开始公心为国。
只是有边臣关系背景的廷议大臣,对此颇为不满地看了李承勋一眼。
但也仅仅只是不满,没谁敢再直接站出来,对抗皇权和对抗整个廷议中支持此决议的大多数官僚们。
至于日出町如何统治。
在各部衙在围绕派驻官员数额与兵马数额争论,廷议最终则根据各部衙妥协后的结果决定,设一名宣抚使,以右佥都御史的官,任此职;再设一名宣抚副使,以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官,任此职,下领五千陆战马步兵,三千水战备倭兵。
对于只想尽可能节省开支的官僚们而言,他们能不再违抗圣意,而愿意派官兵外驻,已是难得,自然在确定派驻人员额度上,为节省军费支出,是争取能少就少,也就在朱厚熜鼓励说真话的前提下而争论许久后,才最终只决定派八千人规模的军队。
这对他们而言,八千规模的花费,至少还能接受,而如果再加五千一万,似乎就要认为天子不顾民情国情了。
朱厚熜对此也能接受,在他看来,反正现在倭国那边能组织起来的兵力规模也有限,再加上还各自为战,大明这边又有装备优势,八千规模的常驻军事力量不说彻底控制倭国,但自保和威慑倭国各地大名是没问题的。
至于派驻的官员,廷议诸臣也围绕着派人去这么远的海外地方任职,是该算作贬黜去极边之地还是算作重用展开了争论。
最终,朱厚熜自己定了任命方式,说既然是以朝廷京官身份去,那就不能算贬黜去极边之地,而属于重用,只是去海外任职,的确会因为艰难险阻太多而让人畏惧且觉得与流放区别不大,乃至比流放还严重,毕竟流放至少还是在中土,活着回乡和落叶归根的希望更大,所以就由吏部预推改为官员上本自荐,再由吏部预推,天子再决定是廷推后任命还是直接任命。
而至此,关于东洋的事务,就只剩下,大友氏请求大明阻止大内氏入侵的事。
朱厚熜则是直接让内阁票拟准予,且让霍韬明告大内氏,如果不愿意停战,大明就会直接派兵讨伐大内氏,且这笔支出最后还得由大内氏承担。
“朕为天下之主,自当使天下海晏河清、升平无事!”
“所以,不但要准予霍韬阻止大内氏兴兵,还准他便宜处事,调停倭寇其他无故征伐之事,若能及时阻止的就及时阻止,不能阻止的就上奏朝廷。”
朱厚熜也就在御书房说起此事,又加了几句。
杨一清等拱手称是。
而朱厚熜在让内阁票拟准予巡视大臣调停东洋事务之后,就为有意整顿吏部的事,问起了财政上的情况:“皇商进货缴纳的税款起运没有,缴纳了多少税款?”
“回陛下,据南京户部奏,已起运五百余万税银。”
杨一清这时回道。
原来,自朱厚熜设皇商制度后,就让户部部议设定皇商关税制度,而补朝廷为保障皇商商路而增加的开支。
而且关税的征收是在皇商进货时就征收,所以,在皇商出海时,就完成了关税缴纳,相当于朝廷在皇商把货卖出去之前就拿到了一年海贸之利的分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