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六伐中原,智除奸佞 163:袭石门袁真大败,追晋军吴王发兵 (第2/2页)
“得令!”
慕容垂又道:“慕容臧听令,速点五千兵马,赶往睢水,掘开河道放水,让桓温开河不成,水又放干。”
“得令!”
慕容臧、慕容德兵分两路,慕容臧决堤放水切断水源,而慕容德率兵趁晚间出行,绕过桓温大营,直驱石门(今河南荥阳北)。
一路之上,夜色掩护,不曾惊动桓温。慕容德催马边走边言道:“晋军狡诈,多有防备,到石门之时,我等兵分三路,分头出击,让晋军首尾难顾,必然自乱。”
刘当道:“王驾妙计,我等自会依计而行。”
连夜行军,等到晌午,便至石门。晋将袁真在此修挖河道,就是谋求引黄河水入睢水,连通水路。此时九月,天气正闷,晋军将士闷热难耐,河岸上众人脱衣解甲,挖沟刨土,正忙的热火朝天,忽然有人大喊道:“大事不好,燕兵来袭!”
正在开挖河道的兵士,顾不得穿衣罩甲,慌乱寻找兵器,拿着铁锹、镐头匆匆迎战。这督修河道的袁真,也绝非等闲之辈,早有一支人马防备,立刻迎战。
袁真所遇之人正是副将刘当,二人不容分说,厮杀一处,可未曾料及,慕容德、李邽分兵而至,各自杀到,使得开河的晋军只得拎着镐头、铁锹,赤裸臂膀,匆忙交战。
土坑之中,横尸遍布,河岸之旁,死伤无数,一场恶战,真可谓:
抄后奇兵自三更,河水未通血染坑。
旱年北伐少春雨,深夜南袭多秋风。
慕容德率兵偷袭石门,桓温的晋军大营一片清净,众人还浑然不知,只见小将桓伊匆匆进帐,作揖道:“启禀大司马,大事不好。”
“何事惊慌?”
桓伊道:“石门急报,午间之时,燕军袭扰石门大营,袁真所部人马大败而逃,已退守黄河南岸。”
“什么?”桓温猛的起身,只觉一阵眩晕,又瘫坐下来。桓温怒道:“袁真逾期未开河道,即刻派人拿袁真问罪!”
众人闻听,大惊失色,军师郗超道:“大司马息怒,今水渠未开,粮道已断,只恐难以在此久驻?”
桓温缓了缓神,又问道:“庾希致信,陆路运粮,但迟迟未到。营中余粮,还能撑几日?”
五弟桓冲道:“启禀大司马,已维持不了一个月。”
“庾希发粮迟缓,耽搁不起,只恐时不我待。”
军师郝隆作揖道:“今已入秋,即便再等一月,天气更冷,军中无棉服过冬,只恐拖延至冬季,军心动摇,兵士逃散。”
无论是粮草,还是棉衣,十五万大军补给,谈何容易,江东陆路运送的粮草辎重,又迟迟未到。桓温坐在帅位,再三斟酌,久无良策。桓温无奈道:“事已至此,本帅也想退兵,可是我给太后立下军令状,倘若不胜,当斩我头。太后未必杀我,可本帅今后如何做人?”
桓温这些年立下的威望,眼看要毁在一纸军令状上,军师郗超道:“为今之计,只有三十六计加一计。”
“哪一计?”
“嫁祸于人!”郗超道:“大司马何不将所有罪过,栽赃袁真一人身上,皆因其开漕不利,导致兵败。免得天下人对大司马口诛笔伐,损了您一世英名。”
回想当年,袁乔、袁真兄弟跟随桓温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如今万般无奈,桓温为保自己声誉,只得用此下策。他说道:“事已至此,虽不能胜,但大队人马尚存,传令退兵!郗超军师代拟一封奏疏,参劾袁真!”
桓温推脱退兵的罪责,栽赃嫁祸给袁真,十几万大军纷纷拔营,相继南撤。真可谓:
山秀叶秋卷,孤星点莽原。雄心更毒手,保帅弃车冤。
雨露拂风霁,撤兵嫁祸翻。莫提军令状,臣奸自谗言。
远在大伾山上,轻风袭来,树枝摇曳,再看远处,烟尘浩荡。吴王慕容垂登上高坡,驻足观望,远处的晋军大营,果然拆除了营栅,辎重纷纷装车。
十几万大军拔营起寨,何等大的动静,车马辎重,粮草甲仗,绵延数里,一望无际。只见晋军陆续撤兵,要撤离枋头。
慕容垂道:“秦国援兵,今到何处?”
“将至许昌。”
“好,”慕容垂神情坚定,说道:“没有漕运,桓温果然僵持不住,要撤兵返回,真乃天赐良机。”
跟在身后的副将傅末波作揖道:“吴王若想趁机攻打晋军,此等大事,尚需与太傅商议。”
“太傅心胸狭窄,不识兵法,与他多言,反到延误,为将帅者,当机立断,不可犹豫。”慕容垂令道:“众将听令!命大将孟高,率本部人马,出兵巨野,毁其战船。”
“末将遵命!”
慕容垂又道:“传令各部,会同秦军,出兵追击,会战襄邑,本王要让桓温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