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事必躬亲诸葛亮 (第2/2页)
汉中王从法理上来说,其实是属于不合法的,现在是三分天下,但用的年号仍然是建安,也就是汉朝年号。
不管是曹操也好,孙权也罢,包括刘备在内,至今依旧是打着匡扶汉室的名头。
汉中王的称号,也就是在蜀汉内部沿用,曹操跟东吴都是不认可这个身份,但认可刘备左将军的身份。
这也是诸葛亮至今依旧是署左将军府事的原因了。
“见过军师大人,父王让我来这里请军师大人帮忙一二。”
“是关于粮草军需之事,公嗣购买了一些粮草,想要运送到汶山郡去,苦无民夫,因而经父王准许,请军师大人帮忙。”
你以为的诸葛亮,羽扇纶巾,运筹帷幄。
实际上的诸葛亮,整个蜀汉的内务几乎都压在他的身上,忙得不可开交,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多少。
刘禅来的时候,就看到诸葛亮的书案上,正拜访着大量的文书,都在等着诸葛亮批阅。
这也是刘禅来得巧,不然平日的诸葛亮早就下乡去了。
原本刘禅是想等诸葛亮手中的政务处理一个段落,但仆从可不敢怠慢世子,马上就禀告了上去。
所以刘禅也长话短说,不敢太耽误诸葛亮的时间。
“世子早慧,大汉之福,既已准备粮草,想来左将军在汶山郡已有建树。”
“不知对于羌人部族,世子是如何作想。”
诸葛亮目光炯炯,放下文书询问起来。
刘禅拱手道:“公嗣想收羌人之民,施以教化,教其耕种,兴修水利,屯田养兵。”
听到这个回答,诸葛亮很是满意。
其实对外开扩,也是诸葛亮一直想做的事情,但蜀中政务太多,而且今年才夺取汉中,益州,抽不出人手来。
不是无人用,但没有足够信任的人。
现在刘禅来做这个事情,最为合适不过了。
“我会安排人员,满足世子需求,包括一些可以实行教化的官员。”
“羌人愚昧,不懂耕种,明年开春之际,我当亲自过去一趟。”
诸葛亮对于开扩的事情其实比刘备更加上心,心中考虑过后,准备亲自前往。
这也是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性格了。
这样的性格很好,但也很累。
事实上,现在一直都有人劝说诸葛亮的。
诸葛亮有一个主簿名叫杨颙,当他看到诸葛亮亲自校对行政文书的时候,就对诸葛亮提出了批评,并劝说诸葛亮。
杨颙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分别,上下级官员的指责不能相互混淆。
诸葛亮作为内务总管,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亲自去做,麾下的官员应该是各司其职。
诸葛亮听后对杨颙表示深深感谢,更是任命杨颙为丞相府东曹属,负责主持选举事宜。
但到现在,实际上大量的内务工作还是诸葛亮在做,主要是下边的官员办事太不利了,而且比较拖沓。
诸葛亮选择亲自去一趟,教授羌人耕种,兴修水利,也是担心明年开春播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