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接手并州城 (第1/2页)
石城位于后燕国中部,其北面是广都城,东面是龙城,三地呈掎角之势,相互之间间隔仅有不足百公里,大军若是全力开拔的话,仅需两日功夫即能抵达。
当初樊崇起事时,广都城很快就被汉民起义军攻破,镇将慕容懿被叛军杀害。
原本,广都城是掌控在汉民起义军手中的,可樊崇为了与仇尼倪决战,将广都城的一万起义军也全都抽调到了前线。
龙城一役战败以后,消息刚一传回石城,负责镇守石城的后燕降将郝参就率部反叛,宣布重新投效后燕朝廷,据城截断了起义军的退路,樊崇只能率领残部逃入石城据守。
石城城外,蔓延的后燕朝廷军筑起营寨,将东西南三面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唯有北面处于空置状态。
面对如此局面,樊崇却根本不敢率部弃城而逃。
围三缺一!
这是自古以来就最常用的攻城方法,樊崇自然知道其厉害。
自己一旦弃城而逃,仅存的数千起义军必然一哄而散,而后燕朝廷军中又拥有着数量庞大的骑兵,随时可以发动大量骑兵对他们发起追击。
兼之北面的广都城又控制在叛将郝参手中,这家伙眼下正是立功心切的时候,如何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樊崇若是真的弃城北逃,想要混迹在溃兵中逃亡的希望很是渺茫。
城头上,樊崇身上带血,在数名起义军将领的簇拥下立于门楼前,远眺着城外的后燕朝廷军营地。
今日后燕朝廷军并未对石城发起攻击,双方都在默默休整。
观望片刻,樊崇开口道:“城中还剩下多少粮食?”
在樊崇身后,谢元立于一侧道:“还能坚持半月左右。”
谢元的左脸被一块麻布包裹着,猩红的血迹已经将其渗透,令其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凄惨。
昨日,后燕朝廷军向石城发起了大规模攻城战,朝廷军的将士曾经一度攻上了城头,若不是谢元亲自带着大量起义军将士将这些人堵了下去的话,石城恐怕已经失守。
谢元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半张脸差点被人当场直接劈开。
不过,与已经在战场上牺牲的卫民相比,谢元已经算幸运的了。
闻言,樊崇沉默不语,城头上其他人也尽皆默然。
起义军从兴起到败亡,其大起大落之势着实令人反应不及。
沉默片刻,樊崇的声音再度响起道:“先前突围而去的兄弟们可有消息传回?”
数天前,仇尼倪率领后燕朝廷军刚一抵达石城时,樊崇就趁机派遣出去了数十人,皆是向西北方向突围而出,想要将消息传递给并州城的冯跋、冯素弗兄弟。
此时,汉民起义军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冯跋、冯素弗兄弟身上。
樊崇能够在后燕国境内掀起偌大的汉民起义,自然不是蠢人。
当初在并州城起事成功后,他们就曾很幸运地捡到过一批被人遗弃的军械。
这些军械虽算不得精良,可对于起义军而言却是雪中送炭。
若是没有这批军械,樊崇所部起义军根本不可能快速攻陷广都城。
起初,樊崇也以为这些军械是逃跑的后燕朝廷军遗弃的,可后来仔细一想却很不合理。
因为,最先与起义军交手的唯有冯素弗所部的并州城镇兵。
起义军逃离并州城后,根本就没有遭受到像样的打击就一路顺利抵达了广都城,还在半途上捡到了数量不少的军械装备。
这一切顺利得简直出人意料。
再一结合起义军兴起后,冯跋、冯素弗兄弟的举动,一切就不言自明了。
为此,樊崇逃到石城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并州城的冯跋、冯素弗兄弟求援。
从时间上来看,逃出去的士兵应该已经将求援的信息带到并州城了,就是不知冯跋、冯素弗兄弟会做出何种决定了!
想到此处,樊崇不由将目光转向了远处的西北方向。
此时天朗气清,远处的天空上一朵朵蓬松的白云缓缓飘荡着,碧蓝的天空令人望之神情瞬间变得清爽起来。
石城西北面约有三百多公里外的大河东岸边上,一艘艘舰船正缓缓朝着岸边停靠,船头甲板上有着数杆大旗迎风招展,其中最高的一杆旗杆上刻着“复夏”二字。
舰船很快全都停靠到了岸边,一根根艞板搭了下来,一队队士兵开始有序排队登岸。
所有将士皆身着皮甲,手持兵刃和弓弩,全都可以随时进入战斗状态。
在士兵登岸艞板旁,还有几块更宽的艞板被拼接在了一起,一些辅兵正在牵着马匹登岸。
眼前这一支军队正是从西岸而来的复夏军,由亲卫、铁骑、神武三营组成,合计战兵三千八百人。
三营将士由于洪飞亲领,飞羽营和龙武营则被留在了云州城外驻守临时营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