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内政 (第2/2页)
这些土地若是能够全部都开垦出来,按照每亩年产二百四十单位粮食计算,总计可年产二百七十万石粮食,养活百万之民都还有结余。
经过半月时间的商议,玉山县的农业发展规划基本敲定,将先从安定城、临河城、河西城、平原镇四地开始开垦。
半月前,随着一部分游散流民的加入,再加上跟随傅弘之他们而来的一千六百多名汉民,河西镇已成功升级为和西城。
为了加大农田开垦的力度,复夏军不仅将全力组织治下可劳作的百姓参与其中,设置在四地的驻防团也都将加入到农田开垦之中。
除了农田开垦之外,复夏军治下的盐业也有了重大突破。
自投效复夏军以后,廖大一直在玉山县境内四处搜寻可开发的盐矿。
起初,廖大的注意力一直在河东,把中部和南部的所有地区几乎都走遍了,也没有发现一处合适的地方。
搜寻无果后,廖大本来还准备进入安定城四周的山林搜寻,却被于洪飞无意间的一句话点醒了。
那就是求助于暗卫和各营的军中斥候。
廖大只需将可能产盐的地理特种告诉他们,经由他们查探以后再将其带往亲自确认即可。
如此一来,廖大的盐矿搜寻工作的进展果然快了许多。
数日前,廖大从河西传回消息,在河西城北面的那片植被较少,且泥质较为松软的土地上发现了一片巨大的盐矿。
按照廖大的勘测结果来看,这片盐矿的面积很广,储量多少他无法估算,反正以复夏军的体量,吃个几百年都吃不完。
听到这个消息,于洪飞大喜。
当即,他就大手一挥,特批数百人交由廖大指挥,开始对盐矿进行大规模开采。
眼下复夏军虽还未对外进行过商业贸易,可未来也只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多开采有些盐囤积起来,将来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毕竟,盐在古代战乱时期可是属于重要的战略资源。
手工业方面,复夏军的窑业、木工、冶铁和军械制造、纺织业都开始布局了。
不过,由于人力有限,目前窑业和各种木工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仅在安定城、临河城设置有作坊,河西城和平原镇都是由司士统一配给。
冶铁和军械制造则是在于洪飞的特别关注下提前开启了规模化建设,安定城原有的兵器铸造司、防具铸造司早已扩建了数倍,批量化培训出来的铁匠学徒已多达数百人。
这其中,孤竹遗民占了很大比例。
纺织业则主要集中在桑蚕养殖和牲畜皮毛的采集与制作上。
复夏军治下的桑蚕养殖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的起步,其主要功劳还要归结到令支人身上。
从北面山林中接回来的数千令支人里,懂得养殖桑蚕的妇孺竟是多达数百人。
她们加入复夏军以后,很快就在安定城南面的山林中寻找到了野生的桑树林。
如今春季已至,桑树林的桑叶开始生长,一些结茧的野生蚕也开始破壳繁殖。
牲畜皮毛的采集与制作则主要靠草原部族的部众和狩猎队的猎户。
先后吞并了五个草原部族的部众以后,复夏军如今拥有的牛羊总赎回已多达数万头,开春以后还会大量繁殖,狩猎队那边每日也总能收获不少野味。
如此一来,复夏军每月能够产出的皮毛和裘衣数量也不少。
不过,这点产量仅是满足复夏军的内部需求都还不够,想要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可以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月时间的整合和发展以后,复夏军内部的内务算是基本走上了正轨,开始展现出一副欣欣向荣的姿态。
临河城外,位于城北三里之外的一片广袤空地上,一大群青壮劳力正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各处忙碌着,他们大多脸上带着笑容,一边低声交谈一边埋首劳作。
眼前这些人正是在忙着开垦农田。
一处已经开垦出来的农田边上,于洪飞在董俷和一小队亲卫的护卫下立于田埂上。
望着田间劳作的百姓们,于洪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神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复夏军终于有了一处安身立命的根基。
就在于洪飞视察农田开垦工作时,远处数名骑士正快速朝着这边奔来。
奔来的数人皆是身着皂衣,腰挎唐刀,其装扮与军中将士明显不同。
眼前这数名骑士皆是暗卫,为首之人正是暗卫指挥使燕青。
“主公,属下派往北面查探情报的暗卫已经回来了。”
骑马快速来到于洪飞身边,燕青躬身向其汇报道。
“哦?走,先回去。”
闻言,于洪飞立刻精神一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