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一甲 阿斗与七步诗 (第2/2页)
小孩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我道“世间哪有真正的公平可言,曹丕这时候拳头大他就是可以不讲理不公平,这是个死局。就算是聪明人在生死面前的巨大压力之下也不可能在七步之内作出诗来,这得是能快速压下心慌有急智的大天才才能吟出七步诗。”
小孩点头说“嗯,这样看来曹植的确是大天才。难怪能用大智力在活下来。”
我道“光是走七步的时间内作出诗来,可破不了这个死局啊。曹丕也是聪明人,岂能不知道曹植是大天才很有可能七步内作得了诗,所以他加了一条,如果诗做得不好,曹植还是要被杀。至于诗做得好不好,还不是全凭曹丕说了算。想不想知道这首诗啊?”
小孩用力的点头,眼神中充满肯定和期待。
我念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小孩让我再念一遍,他跟着沉吟然后沉默想了一会说“这首诗只能算一般好吧,我爸爸和奶奶教我背的唐诗有好几首比这首诗更好啊。当然,能在七步内作出这样的诗实在已经太厉害了。”
我道“这首诗不需要在那一刻让天下人觉得很好,只要在那一刻能打动甚至感动曹丕才能破局活命。这首诗的故事内容是以他们两兄弟小时候的深刻记忆为背景。
那一年他们的父亲曹操压上全部家当以两万兵力去跟袁绍十一万兵力打官渡之战,许昌城里能收的粮食大部分都收了,多数人不觉得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赢,当时人心惶惶随时有可能后方动乱,曹操的正室夫人带着还是孩子的曹丕和曹植亲自到城外设粥铺,给粮食不足的百姓剥豆施豆粥,他们自己也跟着百姓一起喝稀粥表示曹操的家人与百姓们同舟共济不离不弃,这一举动稳定住了后方。
也让年少的曹丕和曹植这两个千金之子第一次体验到民间疾苦以及父母创业的艰辛不易,他们全程深有感触,动了真情。当时寒冬,物资搬运一空的许昌城也缺柴,煮豆粥用的就是豆萁。那时候兄弟俩两小无猜手足情深。
曹植用他的盖世才华把这个让他们俩都感触至深的共同回忆展现在了七步诗里,搅动了已是孤家寡人掩埋感情的曹丕深藏于心底的兄弟真情翻涌浮出心头。曹丕被这首诗感动了,即使自己的理性仍在怂恿自己杀曹植,但人终究是有感情恻隐的。曹植能在七步之内看清这个死局的破局关键所在,能在那么短时间内把脑海里可运用的有效资源整合出这么一首击破曹丕心理防御的诗,这才是神级作诗。
当然,曹植也无百分百把握曹丕在听了诗后一定会放过他,最后那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是随时可能死掉之前感情流露有感而发。”
小孩深深震撼张大了嘴巴,好久才说“曹植真的是神级天才,也只有他了。”
我道“曹植大才,后世诗人无不景仰。你背的唐诗多是七言诗,主要就是后世诗界在向七步诗致敬,不然按照中国传统古音宫商角徵羽只有五音的特征,以五言诗为主更契合音律起伏韵味。”
小孩又问“你修行的第一甲子里世上还发生了哪些值得说的事呢?”
我道“诸葛亮去世的同一年,也就是公元234年,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也去世了。他比我没大几岁,可以算同龄人,我恰好是用他的年号给自己取名的,所以汉献帝值得我说说。你要听吗?”
小孩说“听啊,当然要听,我现在对跟你有关的都想听。”
我道“汉献帝一生也是命运多舛,似乎每个王朝的末代皇帝都注定辉煌不了,有的是确实没本事,有的是生不逢时。汉献帝没有机会让人看出他多有本事,所以有无本事不好说,但生不逢时是肯定的了。虽然与汉献帝没见过,但是于我而言,对他有特殊关注,所以在汉献帝去世55年之后,也就是公元289年,我修行即将满第一甲子的那一年,我已掌握小降真术,即入梦术,隐身术、白日神游术。
我特地元神出窍去通知汉献帝玄孙刘阿知两年后大乱将至,最终他率家族两千余人东渡日本定居,被倭奴国国王赐号东汉使主。是今天日本原田、高桥、大藏、江上、秋月、波多江等家族的共同祖先。”
小孩说“你终于说到你修行的法术了,故事都是大致讲讲没有学习展开,呃,虽然仍然很好听很吸引我。”
我道“我的第一个甲子主要是在山中修行,这阶段相关的山下故事都不是我亲自参与是听来的,你要怎么详细,后续甲子的故事详细的茫茫多。”
小孩说“那你用法术去通知汉献帝后代的事你能详细讲讲吗?”
我道“到了放学时间了,你该回家吃饭了。明天再来接受故事教育。哈哈。”
小孩一把抢着按响了下课铃,开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