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阅读

字:
关灯 护眼
大神阅读 > 买活 > 179 朱二爹纳军粮

179 朱二爹纳军粮

  179 朱二爹纳军粮 (第2/2页)
  
  “可是有这事?”
  
  朱二爹与很多人的耳朵就都竖起来了,可比刚才听阿霞算收成要更来劲得多,不过不等那人往下说,阿霞便道,“你仔细被村长听见了,传播迷信,扣你的政审分!”
  
  村里的确是三令五申,平时不许瞎说什么神神鬼鬼的东西,尤其不许给六姐上尊号、立生祠,但这种事很难完全禁绝,尤其是这种乡野传说,众人不说全信,但也听得带劲,对于阿霞这样的人都觉得扫兴,正要讽刺这个‘独角天牛’几句,就见到路上又走来了几个人,却是县里的熟面孔——金主任又来看田地了,还带了技术员。
  
  “金主任!”
  
  “主任来了!”
  
  众人立刻便忘了刚才的话茬,连忙站起来尊敬而又亲热的招呼,有些汉子慌忙回身去套棉布背心,还有些有自知之明的农人往旁边让开地方,不敢站得距离金主任太近——冬天起,因为没水的缘故,村里人就不像是前几年那么频繁的洗澡了,如今天气虽热,但河里都是黄泥汤子,没人洗去,身上的味道不好闻。
  
  不过,金主任身上也说不上多么清爽,吴兴城里的浴室听说也关张了,都是为了省水,她又是骑驴来的,太阳下晒了一身的汗,到树荫底下,先喝了两瓢水,歇过这口气,这才摘下斗笠,一边扇风一边问着种地的事情,“肥料可不能省,可还足够吗?堆肥厂那边管理得如何,现在天气热,千万要管理好,不能发酵出沼气,那容易着火。”
  
  “肥料足够——有牛呢!”要不说牛一身是宝?庄家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但单靠人是不够的,牛是造粪大户,而且也是堆肥的好料材,泉村这里去年买的牛多,今年肥料也宽绰,才能规划了土豆、玉米套种,不然就只能种土豆,肥力是不够种玉米的。“玉米长得可好了,金主任您刚才来可看见了?蹭蹭地往上冒个子。”
  
  “是瞧见了,”金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又让技术员和他们多交流种地的疑难,阿霞迫不及待地挤了过去,一旁还有几个托大的汉子,并不急着过去排队,而是在一旁问金主任,“主任,前日我听刘家村的人说,报纸上讲,要去出兵收服泉州了,可是真的?”
  
  “你们的报纸还没送到吗?是有这么一回事,这会儿可能都出港口了。”
  
  “已经走了?”问话的朱二爹诧异地抬高了嗓门,“那什么时候来征军粮呢?金主任,俺们这里要征多少军粮啊?”
  
  这里说的征军粮,并不是一年的夏秋两季正税,而是朝廷的军队在出动以前,必然会派人来谈的一个数字,要从村民自己的口粮里省出来给他们——如果附近村子的数字都不能让军爷们满意,那他们在出兵以前就会自己来抢,在剿匪以前,先把周围的村子烧杀掳掠一遍。所以对天下百姓来说,妄动刀兵都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在战争胜利以前,他们就要承受战争带来的代价,而倘若战争失败了,那么溃兵归营时这样的代价还要再付一次。
  
  金主任知道朱二爹的意思,她笑着说,“不征军粮啊,朱二叔,我们这里军粮管够的,买活军什么时候抢过咱们老百姓呢?”
  
  一听说出兵,身边的人的确紧张了起来,都开始思考村子里应该上缴的数字,但金主任这么一说,人们反而感觉很过意不去了,纷纷地说着,“这怎么能行呢!”
  
  “我们多少也出一点——是情愿的,怎么能一点不出呢?”
  
  “这税本就少了,官府还出兵,哪来的钱啊!我们都出一点吧。这都是为了长远——如果官府支持不下去了,难道我们还要回到从前的老日子里吗?”
  
  “那可不行!那帮老吏目还不得把咱们骨头缝都榨出油来了。”
  
  刚才还对谢六姐争夺龙气这样的迷信故事津津乐道的汉子们,忽然间又很懂得事理了,围着金主任纷纷地说了起来,而这个道理是很能被大家认可的,那就是在买活军治下,虽然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规矩,但他们是可以吃得饱饭、存得下粮的,那么买活军就要比外头的官府好得多得多了。他们愿意为了支持这样的官府而献上自己家的一部分存粮。
  
  “真不用!”金主任没有办法,只能抬高了语调,她有些啼笑皆非地说,“你们觉得交得少了,那是因为没了地租,官府得的是一点不少,我们买活军缺什么不缺钱,不缺粮食,你们啊,把心放肚子里,好好的养牛、种地,比什么都强。你们的牛生了小牛,你们上交的粮食,那都是有大用的!”
  
  “有什么大用?”人们便不由得好奇了起来,“这土豆收成了,马上就要运到前线去做军粮?”
  
  “不是,是我们收服了鸡笼岛,鸡笼岛上的地那可是好得很,若有牛,两三年就是好地,你们的小牛可以卖去鸡笼岛——至于上缴的粮食,可以接济泉州那里的灾民,泉州那里今年一滴雨没有下,这土豆的吃口虽然没有米饭好,但灾民们有得吃就不错了,还管那么多呢?”
  
  一听说土豆原来还有这个用处,大家的兴头倒是都起来了,并且对从未去过的泉州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粮食是本来就要交的,但得知自己上交的粮食原来是去赈济了泉州的灾民,大家就觉得这粮食交得也很乐意,而且对泉州的老乡有了一种关切,仿佛彼此间产生了什么联系。
  
  “哦!可惜了!早知道如此,其实应该冬天打泉州,打下来之后,立刻改种土豆,倒也不至于颗粒无收。”
  
  “真不收军粮吗?我们愿意捐献一些。”还有人纠缠着金主任献媚,“献军粮可加政审分不能?”
  
  “真不收。”金主任反复地回答着,“看顾好你们的牛,多配种,多生小牛,倒是或许能加分的,泉州那些灾民都要被接到鸡笼岛去种地,他们很需要牛。”
  
  很快,午后这段最热的时间也过了,大家赶忙去河边轮班车水,灌溉仅存的一些稻田,又还要担水去浇玉米,土豆倒是快收成了,每亩的用水量不算太大,人工可以顾得过来。金主任在田间走来走去,时不时撩开玉米叶观察玉米的长势,她带来的技术员也非常上心,满田里蹿来蹿去,若是看到了什么不合意的地方,那是要把人叫过来数落的。
  
  按灾年来说,今年根本就不算是辛苦的,往年若旱,那是真的内外交煎,嘴角一连串的大燎泡,每天没日没夜地只是盘算着庄稼要用的那些水,今年么,下午把田浇一浇,到向晚时分也就回家了,家里饭已经做好了,大儿媳妇挺着大肚子,端了三碗稠稠的粥进来,老婆子跟在后头,端了一盘切开的咸鸭蛋,一盘炒雪里红,又洗了三根黄瓜,一人一根,大家坐下来吃饭——朱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忙过了春耕就都进吴兴县去找活做了,要到收土豆的时候才回来。大儿媳妇这是快生了,便索性在家养胎。
  
  “算着也该给他们写信了。”
  
  三个年轻人安顿下来之后,便给家里写信说明了地址,而且村里也会统计一下出去做活的人都在什么单位,这样安排收成时可以统一捎鸡毛快信,这笔钱由村里出,算来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土豆就能收成了,也是可以写信了。
  
  席间,家里人便商量着收成后对于土豆的安排,大儿媳妇说,“报纸上有几期介绍了怎么晒土豆干,磨土豆粉——能做粉条,还能做许多别的吃的,只是这东西吃了烧心,今年的稻谷不要卖了,得搭配着吃。”
  
  “只说了红薯烧心,土豆也烧心吗?怪道也只是灾年吃。”
  
  “也是听人这么一说的。”实际上,买活军治下的百姓从未将土豆完全当做主食来吃,因此对于其中的一些讲究也并不清楚。
  
  “家里还存了多少麦子,多少谷子?”朱二爹问。
  
  “麦子都磨成粉了,大概还有个四五百斤的,谷子还存了四千斤在那里,本来去年想等今年新谷下来了卖去一些的,谁知道今年不种稻了,说来也是。”老伴哎了一声,“我们粮仓都满了,这土豆能收多少斤,还有玉米呢,该怎么放呢?”
  
  “土豆要不都卖了算了,留个几百斤自己吃。玉米该怎么做还得看报纸,我们是不知道的。”
  
  大儿媳妇是去年嫁进来的——看中的就是泉村女娘也分田,她娘家远,本来不赞成她远嫁,但大儿媳妇性格很泼辣,和儿子在城里做工时相识,便很快结婚了,没要太多彩礼,也没有嫁妆,签的是很平等的婚书,在朱家吃的喝的一点不少占,很能抬起头做人,她说话是很大声的,“所以说,报纸还是自己定的好,有合适的文章立刻便能做成剪报……”
  
  朱二爹不做声,三口两口扒完了碗里的粥,把自己的咸蛋黄挑出来放回盘子里,咸蛋白放进粥里配,由老伴把咸蛋黄夹给儿媳妇,起身道,“我去粮仓看看。”
  
  粮仓里果然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半埋在底下,用稻草扎泥封口的十来个大陶瓮,还见缝插针地在上头摆了几个大木桶,这里头装的都是谷子,至于面粉,这东西精贵,专门用袋子装好了,塞在‘猫气死’里,吊在半空中,可谓是天上地下都摆满了粮食——没有办法,朱二爹当时造房子的时候,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有一日能储藏这么多粮食。
  
  买活军来的这几年,头一年还罢了,虽然减免了租子,自己得的多了,但还是卖了很多谷子买家什,自从有了进城做工这个事情,那就又不一样了,农户们都很倾向于用筹子,存谷子——这些年来饥馑的记忆,让储存粮食成为了所有人的本能,而若是要往外支取,哪怕是卖钱去,心里也是很舍不得的。
  
  几只猫都在稻草窝上打盹,见到他来了,都咪咪地叫着来献媚,朱二爹用脚撩了下它们的下巴,沉吟片刻,下了些狠心,拿过钩子来,推了推猫气死,从陶瓮摇摆的幅度和手感,找到储粮最多的几个陶瓮,用铁撑子放下来,来回扛了几趟,扛了两百多斤的面粉撂到了库房外面。
  
  老伴和儿媳妇听到动静,出来看时都很吃惊,“怎么了,可是有人来借粮?”
  
  “不是。”朱二爹说,“有别的用处,我推车去。”
  
  老伴便让儿媳妇收拾碗筷,帮着他推上独轮小车,“去哪儿?”
  
  “去村口老钟家做光饼。”
  
  老钟家这几年自己打了一个炉子,重拾手艺开始贴光饼,尤其是每年农闲时很受到外出务工人群的欢迎,若自己出面,老钟家只收些饼子做工钱,这样赶路时心里便不慌了。他们家也正吃饭,看到朱二爹来了有些诧异,“怎么这时候来贴光饼?”
  
  朱二爹便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虽然不征军粮,但我想着,往日里,那些王八般的兵要出去打仗,我们还饿着肚子从自己的口粮里抠些出去,给他们吃。”
  
  “买活军没来以前,可想得到天下有这么和气的军爷?可想得到县里的吏目除了每年催粮催科,发民夫服役,还时时地到村里来教人种田?”
  
  “可有夫子进村来教啊里读书认字?”
  
  “这次去泉州,也不是去杀人,去做什么的——泉州那里受灾啦!今年的夏粮秋粮怎么交呢?还没有打下来呢,官府便安排好了他们的口粮,他们的牛……”
  
  朱家虽不说多么宽裕,朱二爹也并不是买活军来了以后,扶摇直上的人家,他们家本就是农民,现在也依旧是农民,不过托买活军的福娶了个媳妇,但他还是说道,“如今官府虽连粮也不收了,但这也是该出的。我做得了光饼,送到县里托邮局寄往泉州去,我也为军爷尽我一份心力。我夜里便睡得着觉了。”
  
  老伴便没有反对了,也点头喃喃地说,“该的,该的”,钟老大也站起来说,“应该的,那这饼子我不收工钱,我们一起揉面。”
  
  朱二爹怎好让他白做?正要说话时,外头传来声音,“钟叔可在家?”
  
  大门一响,吱呀一声,阿霞肩上搭着一袋面粉走了进来,额前的小肉瘤随步伐乱颤,“我来托你打些光饼——”
  
  她看到朱二爹,讶异地止住了话头,又往旁一让,对身后说道,“今夜肯定做不完了——我前头还有人那!”
  
  朱二爹探头一看——中午在树荫底下说话的那几家人,倒来了一半,钟家的小院里,挤挤挨挨,连人带面粉,都快塞不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