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辽东这一刀 (第1/2页)
等朱常淦见过熊文灿之后,才豁然想起来这个人。
名大于实。
他对于海盗的招抚成功经验,对于起义军并非同样适用,而他自己也正是因为太过信任招降的起义军,最后获罪身亡。
不过朱常淦没有立即将对方给撸下来,而是让他继续南下剿匪。
不得不说,熊文灿的招降能力还是极强的,在这个时代,单单论招降能力,熊文灿绝对可以排在前三。
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他是有一定能力的,
如刘国能,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就是向他投诚的。
但他招降能力强,后期处理能力弱。
无法妥善处理投降的农民起义军,如就地遣散,或者妥善安置,或许他的计划或许可以圆满实现。
“朕升你五省总理,兼兵部侍郎衔,协领陕西、河南、山西、湖广……等十位巡抚,十万兵力,有事出从权的独断专行之权。”
“朕听闻你素以招降闻名,或许在农民军也可以尝试一二。”
“你尽管去招降,只要能招降,朕就给伱计功,之后处理的事情,朕会派人处理。”
“谢陛下恩典!”熊文灿本来被生拉硬套过来的,对杨嗣昌所谓的“赶尽杀绝”战略没有太大的热情。
寄希望于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如今闻言激动的叩头谢恩。
“退下吧。”
“臣,谢主隆恩!”
看着熊文灿肥球一样的背影,朱常淦不由摇头:“这种人,迟早用的上,用好了不失为一种神兵利器。”
……
等熊文灿离开,王承恩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话,朱常淦点头,坐上马车再次来到兵仗司。
兵仗司的主事王徽这几天几次往宫里面递奏疏,说找到了可以让弹丸打的更准的方法。
再进入兵仗司,里面热闹非凡,各种炉子里面的煤炭将整个兵仗司的温度比外面增加了好几度不止。
有种大炼钢铁的意味。
兵仗司的场地一扩再扩,周围的居民已经全部都搬走了,兵仗司出钱给他们在更富的区域建房子,并且补偿他们银两,傻子才不愿意走。
除此之外,研发火药的部门也分了出去,搬到了勇卫营、京营、白杆兵营的都不太远的地方。
相当于重兵把守了。
“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
“免礼!”朱常淦让所有人起身,然后跟着王徽进入议事厅。
“陛下,射击精度的问题,终于可以解决掉大半了。”王徽兴奋不已地请皇帝来到靶场,自己亲自开枪演示。
“砰砰……”
随着火药的气息舔抵空气,王徽一连打了五发,其中一发脱靶,其余四发全部上靶。
别看仅仅是上靶,相比之前却已经是飞跃似的进步。
之前燧发枪打出去,五发有一发上靶就不错了,以至于火铳营只能站成一排排排来设计,靠的是概率,靠的是范围伤害。
上千人同时射击,无差别攻击,精度不够,数量来凑。
这是无奈之举。
但现在不一样了,五发可中四发,那就是百分之八十的概率可以击中目标。
朱常淦见到枪管的时候,嘴角不由翘起。
膛线,
终究要上线了。
其实膛线在一百多年前的十五世纪就已经出现,自己之前也和他们提过这个问题。
汤若望自然知道这个问题,但这时候几乎都是前装线膛枪,而且这时候的主要是阳线。
以至于装填弹丸的速度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士兵往往需要锤子敲击才能将弹丸塞进枪膛,射速直接降低了二分之一左右。
这自然是无法容忍的,所以即便被发明了出来,但却没有大规模列装。
但他们现在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兵仗司眼下生产的燧发枪已经全面转向了后装弹。
“只是……相比之前更容易炸膛了。”王徽实话实说道。
线膛枪现在还在试验阶段,便已经炸膛了两次,使得三人受伤。
从对方的嘴里,朱常淦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所在,因为有膛线,所以更容易导致火药渣残留堵塞枪管引发炸膛。
朱常淦也给予了他们自己的建议,即将阳线改成阴线。
眼下的条件只能采用最笨拙的刮刀法,即用一根比枪管内径略细的铁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钢片。
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
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能切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
而且对于弹丸,朱常淦也讲了一下米涅弹的原理,在圆锥形的弹丸底部置一个圆锥形的小洞。
发射时,火药燃气使弹丸尾部膨胀,嵌入膛线,随着膛线高速旋转出膛。
精度高,且射速更大。
王徽大受启发,飞快地记录着……
离开之前,朱常淦发表讲话,“大家都好好干,相信你们也都听说了,朕的内帑里面有好几千万两银子,不嫌你们赚得多,就怕你们赚的少。”
“朕再次再颁布一条法令:所有的武器、装备,凡有人发明、改进,使得威力更大者,赏一百两。
他的直属上司,同样有赏。”
“朕预备了十万两银子作为奖励,到年底,若是这钱没有花完,朕就撤你们的职,扣你们的俸禄。”
朱常淦明白,单靠自己那点寥寥的东西,肯定是无法满足大明的武器快速迭代。
终究还是要靠这些人。
只有群策群力,最大化的激发所有人的热情和创造力。
也许仅仅是一小步,但一项项的一小步堆叠在一起,便能形成坚实的壁垒。
“谢陛下隆恩!”
“陛下万岁,万万岁!“
“陛下万岁……”
数千工匠以及兵仗司的官员们一个个激动的嘴唇都哆嗦着,山呼万岁。
……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
山寨里面,房子再次搭建了起来,也恢复了生活的气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