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士燮降商议称王 (第2/2页)
当然要让交州发展起来,交州的官员,尤其是刺史至关重要。
经过大将军府商议,由蒯良任交州刺史,同时,从徐州、扬州、荆州刺史府的官员中抽调一部分作为交州刺史府的官员,各郡太守由刺史府商议,提交名单,最后由大将军陶应再确定。
现在整个南方就只剩下半个益州了,陶应的声望在南方几乎达到了顶点。
北固山上老神仙于吉称陶应就是上天派下来的太平王,必定会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而这太平盛世将会永远的传承下去,百姓也将永远过上太平生活。
因为陶应的几个儿子个个聪慧,嫡长子更是与众不凡。
老神仙都说陶应是太平王,大将军府的众臣开始议论陶应称王的事。
大汉律例,非刘姓不得称王。
那是盛世,如今乱世,谁还管这些?高祖刘邦,不是也封了那么多异姓王吗?
况且现在的朝廷,早已威望全失,天子刘协就是一个摆设,曹操完全把持了朝纲。
不称王,难道还要听曹操的命令吗?
其实当世的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大汉气数已尽,改朝换代,终将来临,只不过一些愚忠之辈不愿意相信罢了。
王朗、张昭、张纮、陆康、华歆、王璨、顾雍等人,开始在一起商议。
主公陶应以前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现在兵精粮足,加上如此高的声望,时机已经成熟了。
很快一份劝进书拟好了,众人先拿到徐州刺史府,询问徐州刺史,溧阳侯陶谦。
陶谦与陈登、糜竺、曹豹等人经过商议,一致同意。
陶谦的身体虽然有华佗、张机等神医的调理,但也是越来越差,估计支撑不了几年了。
虽然他是汉臣,可是如今天下的形势,不是大汉天子刘协能够掌控的,他也不会那样迂腐。
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称王,对他来说是非常欣慰的,那是整个陶家的荣耀啊!
陶谦同意了,众人又开始向陶应劝进。
其实,陶应对于称王的迟早并不特别在意,但是他知道,麾下的众文武在意啊!
自己称王了,那他们的职位才会水涨船高。
况且现在以自己的实力,完全可以称王。
以前历史中,刘备拿下汉中之后,便进位汉中王,而孙权的地盘没有自己的一半大,也称吴王了。
不过该有的程序还是要有,陶应先与郭嘉、陈群进行商议,两人分析了利弊之后,也一致同意。
这时,在外的那些将领和谋士也都联名发来了劝进书,陶应看了看,有贾诩、鲁肃、周瑜、张辽、孙策、蒋钦、周泰、甘宁、臧霸、徐晃、荀攸、赵云、太史慈、陈到、糜芳等等。
加上前面的劝进书,麾下的文武几乎全都同意。
陶应还专门看了看,荀攸也在其中。
看来荀攸和荀彧的思想也是有所不同啊!
都到了这个时候,陶应若是再拒绝,再推三阻四,那就显得有些虚伪,甚至是迂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