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各诸侯埋头发展 (第2/2页)
大清洗之后,益州终于只有一种声音。
那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绝对支持刘璋。
杀过之后,自然要安抚,因此,这个年对益来说是喜庆的。
刘璋对麾下官员的封赏,几乎做到了前所未有。
对于刘备,他是信任有加,扬威将军,兼领益州校尉,名义上可以掌管益州的所有兵马。
以前赵韪和张任的部分权利都给了刘备。
东州兵经过大战之后,已经不足两万,刘璋采纳了刘备的建议,从南蛮当中招募了一些,扩充到了五万,并命名为无当飞军,由刘备亲自统领,吴班吴懿为其副将。
和刘备刚来成都时不同的是,现在吴班吴懿真的是在做刘备的副将,而不是监督和架空刘备。
跟陶应打仗,让刘备明白了,什么样的兵才是强兵。
陶军可以从山越募兵,那么他们也可以从南蛮募兵,这些蛮人个个悍勇,只要操练一段时间,其战力绝对会超过东州兵。
法正被封为汉中太守,徐庶被封为犍为太守,庞羲被封为广汉太守。
关羽、张飞的兵马都得到补充,而且他们镇守在非常重要的乐山和涪县。
这样的安排让刘璋麾下的一些官员不满,包括长子刘循。
从事王累向刘璋建议,让他收回无当飞军的指挥权,这关乎到成都安危,应该亲自统领,或者由长子刘循统领。
黄权也支持王累,但别驾张松认为,现在最大的敌人是陶应,而要挡住陶军,必须要依靠刘备,此时剥夺刘备的军权,会寒了益州人心,到那时,如果巴郡的鲁肃张辽突然出兵,谁又能去挡呢?
刘璋觉得张松说的有理,而且他本身对刘备是非常信任的,于是渐渐对王累和黄权有所疏远,长子刘循也被他打发去镇守雒城。
当然,刘璋并非没有判断,关键是刘备到现在还没有儿子,妻妾已经有十几人,可就是生不出来儿子。
没有儿子,又怎么能够有野心呢?即使将来成就霸业,谁来继承呢?
若论和刘备有亲缘关系,那就是他了。
听说刘备在寻找合适的义子,刘璋甚至想着,时机成熟就给刘备过继一个儿子,反正他除了长子刘循之外,次子刘阐也很优秀,假如能过继给刘备,那就更放心了。
南方消停了,北方自然不会起战火,曹操夹在袁绍和陶应之间,小心谨慎,埋头发展。
天子的名分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袁绍几次想联合陶应,南北夹击曹操,但麾下的谋士基本都不同意。
一方面,是因为曹操挟天子,有大义的名分,另一方面,沮授陈宫等人觉得,现在陶应实力太大,灭了曹操,对袁绍不利。
曹操在中间,正好可以挡住陶应北上。
现在最重要的是利用北方的优势,增强实力。
北方的优势自然就是战马了,要有充足的战马,建立强大的骑兵,首先就是要让外族臣服。
建安三年,唯一的战事便是,袁绍以麴义为统帅,田丰为军师,征讨乌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