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为人才欲制新书 (第1/2页)
天子换了新的年号,给大汉确实带来了一些吉兆,虽然从南到北战乱不断,但到秋天的时候,整个大汉都迎来了一个大丰收。
豫州和司州,连续几年人烟稀少,尤其是董卓火烧洛阳之后,几乎变成了一块白地,但是今年庄稼的收成都不错。
青州和兖州的许多荒地,变成了良田,第一次迎来了一个好收成。
并州和幽州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前几年相比,粮食收成好了很多,冀州还是一如既往,是北方最富裕的一州。
这一切,让曹操和袁绍都很高兴。
当然,收成最好的还是徐州、扬州和荆州,尤其是淮南。
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看着因为赤壁大战,一个个消耗殆尽的粮仓全都装满了新收的粮食,各地官员都是喜笑颜开。
这一战,从大到小几乎所有官员都有封赏,而封赏都是在秋收之后进行的,他们能不高兴吗?
拿到了封赏,干劲更足。
奖励耕织,吸引了更多的流民,在各地官府的组织之下,继续开始有计划的开垦荒田。
劳动工具充足,只要有了劳力,明年的现在,又是一个大丰收。
因为水利设施完善,龙骨水车遍布,再加上对江河的治理,南方已经很少出现天灾了。
百姓有了余粮,生育率又提升了,人口缓步增长。
这就是良性循环。
这一切让所有人都感觉到,大将军陶应所说的太平盛世,又近了一步。
陶应这段时间又开始忙碌了,他在视察徐州、扬州、荆州的各个书院。
这一次的视察并不是想去转一转,而是有明确的目的。
陶应和郭嘉进行了好几次商议,决定开始推行新书。
关键是现在人才极度匮乏!
当然,他麾下的大才不少,郭嘉、荀攸、陈群、贾诩、陆康、张昭、张纮、周瑜、鲁肃、蒯良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顶尖人才,可是普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县令一级的。
黄巾之乱犹如蝗虫过境,将整个天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清洗了一遍。
大世家有深厚的底蕴,当然,能够存活下来,而那些小的世家,有些都被连根拔起,靠举孝廉已经得不到几个人才了。
徐州、扬州、荆州在三大书院的影响之下,各郡也都有大大小小不少书院。
但是书院中的学子并不多,因为三大书院也只有几百人,其他书院小的甚至连十人都不足。
这些人才哪里够呢?
而要扩大书院的规模,最大的阻碍就是书籍。
因此,让新书问世,陶应觉得已经迫在眉睫。
左伯纸质量非常好,作为印刷用纸,没有任何问题。
擅长刻印章的那些工匠也招募了很多,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个东风是什么?当然是世家的支持!
这个时代是一个上位者和世家共同治理社会的时代,没有世家的支持,可谓寸步难行。
依靠寒门,打压世家,想都不要想。
寒门是什么?只是那些没落的世家,而寒门子弟一旦拥有了一定的权利,第一个想的是恢复家族的昔日辉煌,然后又成为新的世家。
历史上的曹操曾经提出唯才是举,虽然起了一些作用,招募了一些人才,但却因此得罪了世家。
因为世家讲究的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他们培养子弟,也是最注重品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