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内外协同 (第2/2页)
以程诺从李南这里了解的情况为例,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国远洋轮船时,对工人采取了点工、包工、学徒三种制度。
包工制是企业把一部分工作、工种包给包工头,由他们招雇和组织、监督工人进行生产。当时包工工人约占工人总数的60%。
包工工人由包工老板临时招募,做一天算一天,工资由包工老板支给,在层层克扣下,工人拿到的工资很少。
学徒有“厂内学徒”和“厂外学徒”两种。前者是厂方雇用的,后者是包工老板和点工头直接带领的,与工厂无关。学徒期限一般为3年,但实际上是“学3年、帮3年拖泥带水又1年”。
这里所谓的学徒与后世毕业时的“毕业实习”差不了多少,表面上似乎是为了学生好,实际上都是压榨学徒(生),白天从事与工人一样繁重劳动,而工资却比一般工人低得多。
期间派出检查员监督各部门工人的劳动,考工课按月公布“犯规处罚表”,几乎每月都有数十名工人被“扣薪”或“开除”。
同时实行上下班“记时钟记卡”办法,即在大门口设记时钟。
工人每天上(下)工,必须在考工员的监视下,把记工卡插入记时钟缝口,自动在卡片上打上工人上(下)工时间,按时者记蓝字,迟到早退超过一分钟的,即作一刻钟计扣工资。
不过既然压榨工人情况中,洋人占了主力,不管是为了工人利益着想,也是为了掌控造船所,任一一方面都足以支撑程诺去发动这场抵抗行动。
至于那两本书,就很好理解了。
都是前阵子赴欧的过程中,让那些留学生帮忙翻译的。
如今结合后世看到的版本,程诺这里已经得到了这个时代最为完善的中文版本,完全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而这也是成功调动工人情绪的重要原因。
看到大师傅非常意动,李南一鼓作气道:“大师傅,上海日商纱厂的1000多名女同志为了提高待遇,已经发动了大*工行动,尽管有警署镇压,但这些同志们仍然在咬牙坚持,我们这些大男人没理由站在女同志后面!”
大师傅犹犹豫豫:“我再想想……”
“别再想了,大师傅。”李南主动站在大师傅面前,满脸恳切:“论性别,我们造船所以男性为主,论人数,我们造船所有两千多人,论历史,我前年就罢过工,而且还取得了胜利,怎么这次就这么犹豫了?!
难道你就不想让大家的日子好过一些吗,书中的句句皆是肺腑之言,我们不能就这么看完就算了……”
咬咬牙,大师傅果断道:“好,就这么干,我早就看这些洋人不爽了,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儿,弄点技术藏着掖着,最后还不是都交给我们做,走,这就去找大家伙商量商量……”
……
江南造船所之外,程诺正在积极谋划。
一方面是将这两本书的尽快的传奇出去,提前洒下火种,为未来积蓄力量。
虽然先生的思想早已传了过来,但传播速度较为缓慢,理论内容呈现较为碎片化,也仅限于在少教刊物杂志中简要介绍。
在不同派别知识分子的论著、文章中以片段、观点介绍等方式呈现出来,但大都只针对先生的某一方面或某些片段进行简要介绍,实践意义不算大。
程诺的做法就是由碎片传播走向聚合传播,由局部传播走向整体传播。
当然,一切均是化名之作,寄给北京的李先生,经过他的手再发出去。
另一方面程诺决定联合他从欧洲带回来的华工群体,提前精进一下造船工艺,决定仿照二战期间美国的造船方,不仅可以让船只的建造速度加快三分之一,建造成本也能降低四分之一,甚至只需要四天就能成功下水。
在当时德国海军击沉盟国船舰速度快于盟国生产船舰的速度,海面战场呈一边倒的态势。但转眼过后事情就发生了转机,美国船厂的船舰生产速度超过了被击沉船舰的速度,5年造了5000多艘。
方面就是按船舶区域和作业类型的相似性,来组织生产线。
到程诺这里,不必完全照抄,也没那个能力全面照抄,但可以照猫画虎,同样领先于摩根的英国工艺。
“铁锤,你给我记住,咱们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确保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
王铁锤跟在程诺后面,左手拿着小本本,右手握住铅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
然而东西是记下了了,这么多的字每个也都认识,但组合起一句话来,就怎么也理解不了。
苦着个脸,王铁锤满脸沮丧:“院长,要不您直接跟我说让我做啥吧,我不仅不二话,而且保证给你做的漂漂亮亮的。”
程诺扭头笑道:“那这个新工艺呢?”
王铁锤吞吞吐吐道:“这个实在是理解不了,脑汁都快用光了,但就是没办法领会,都怪我太笨了,怎么教都教不会。”
“你的想法我能理解,只不过新工艺关系到能不能把摩根从位置上撵下来,成功了厂子也就咱们国人说的算,但失败了,可就归洋人了。”程诺笑笑,拍拍属下的肩膀安慰道:“不过这事全部交给你,也确实强人所难。”
听到这里,王铁锤长舒一口气:“之前我在法国只管理过一个车间,现在让我直接负责整个流程,确实把给院里搞砸,但我敢立军令状,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能把其中的技术吃透了,就是现在……”
程诺微笑道:“所以现在我们一起干,边干边摸索,增量学习增量创新嘛。
以涂装为例,在设计阶段就严格规定涂装的区域和阶段,即原材料涂装、部件涂装分段涂装和船上涂装,使涂装成为贯穿所有制造级的作业过程,从而提高涂装质量,并消除不同工种的相互干扰……”
(本章完)